本文转自:黄冈日报博远策略
黄梅县第一小学 潘玲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构建高效音乐课堂已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追求。在课堂改革中,教师不仅需要实现角色定位与教学方法的深刻转变,更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革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本文将围绕新课改背景下高效音乐课堂的打造策略展开探讨,探寻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收获。
课前:紧扣新课标博远策略,深耕教材研读
近日,笔者参加了黄梅县联片教研第一片区教研活动,观摩黄梅县第一小学濯港校区二年级音乐课《金孔雀轻轻跳》。整堂课内容丰富充实,课堂氛围活跃热烈,执教教师巧妙运用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引领学生沉浸于音乐的美妙世界,赢得了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课后评课环节,一位教研员强调,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与行动指南,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教材开展教学。那么,教师应如何科学、高效地运用教材呢?
在拿到教材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板块清晰明确地提出教学要求,即引导学生理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意义与作用,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核心教学目标。教师需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博远策略,将知识点巧妙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然,前提是要吃透教材。
此外,教材明确要求在《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中开展创编拓展活动,让学生学习傣族舞蹈动作,并进行边唱边跳的情景表演,这充分契合了新课标对一二年级音乐学习任务的设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避免教学流于表面,确保教学活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开展,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课中:关注学生主体,激发课堂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因“音乐”这个特有的身份而特别,要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课堂。
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当课堂中出现葫芦丝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时,教师可适时设置提问互动环节,通过“这是什么乐器?”“它有哪些代表曲目?”“它源自哪个民族?”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课后:注重学科融合,拓宽学习视野
课后延伸拓展环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被忽视或省略。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音乐课的魅力和影响力。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风情的儿歌,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观看傣族孔雀舞表演视频,详细介绍孔雀舞的文化渊源;也可以结合地理、人文知识,向学生讲述傣族的生活环境与孔雀舞诞生的背景故事。通过这些延伸拓展活动,孩子们会对整个傣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有一个新的认知。这样不但加深了孩子们对这首歌的印象,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上音乐课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有效地开展课后延伸活动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激情博远策略,并将这份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与艺术之美。音乐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打造高效且富有魅力的音乐课堂应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